自然创作图片
.png)
树叶画
.png)
栅栏小屋
.png)
闪闪的翠鸟
.png)
一晃而过的星空
.png)
绞之叶
自然创作视频
自然诗文
蝉鸣的夏季,我遇见了你
初到天目山时,觉得她平凡无奇。既没有出发前学长学姐描述的那样“妖魔化”的可畏,也没有称得起“天目”其名的钟灵毓秀,对于我这个从小看山看水的人来说,仅仅担得起“普通”二字。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失落在参观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标本馆后转为了期待,短短十几分钟的宣传片让我们领略了千万年光阴造就的天目山风光,了解了其“古、大、高、稀、多、美”的森林景观,熟悉了在这山中穿梭、飞翔、生长的各种生灵,也知晓了数十年来为了保护这片净土人们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返程时陈士超、郭光普二位老师对沿途动植物的介绍,使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天目探秘报以了极大兴趣。
第1、2天我们队野外实习都是以植物为主,在陈士超、郭雪艳老师的解说下,满山不尽相同却又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草木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和独特的特点:剥开树皮后是黄色的黄连木、撕开叶片有丝状物质的杜仲、一果五味俱全的五味子、具有大型羽状复叶的臭椿、叶片带个小尖儿的迎春樱桃……虽然植物不会言语也无法奔跑,但是她们绝对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失、无法代替的一部分,对于某些多年生的植物来说,她们甚至和这座山一样见证了岁月变迁,无数个昼夜交替浓缩为无数次睁眼闭眼,某一个清晨一群不速之客剪下了她新生的枝丫,而她也挥挥手,任其去了。这并非是对生命的麻木,而是与生俱来的慷慨。正如新井一二三在《午后四时的啤酒》中所言:“我说的植物,即稳稳地站在大地上,吸取土中的水分,洗着阳光的淋浴,慢慢养育体内的生命,直到开花、结果的一天。植物嘛,哪里也不去,表面上安静,但是其内部非常活跃,永远做生命的来源。”
12日的晚上虽有阵雨,但丝毫没有影响萤火虫的“作息”和同学们的热情。雨后的空气潮得像胶,想将夜空和地平线合二为一,只有连绵的远山还在做着抵抗。没有了城市躁动的光和嘈杂的音,散落的星子和飘摇的荧光在远处连成一片。我队海洋学院的王雨薇学姐作为资深的天文爱好者,对星宿可谓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收获了无数迷弟迷妹。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见如此多的萤火虫和密布的星星,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无法把这一刻的所见所闻全部拓入心底。虽然现在回想时,有些细节已然模糊,但是大家心头的那份触动想必将留存许久。
13日又跟着郭老师、赵老师去禅源寺夜游,见识了别样的天目胜景:蜘蛛抱蛋、大长腿的灶马、新鲜的蝉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老神在在的花臭蛙…… 夜晚的禅源寺,练就了张亚楠同学的水上漂使其免于落水,也使侯小童同学宾至如归悠然地一脚踏入河里,俘获了沉迷于“蛙之初体验”、“独角仙之旅”的物理学院的李成岺、于周洋、杨津、常潇等同学……想必禅源寺奇妙夜在大家的心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3天是我队的昆虫日,大家先是在空地上练习了一番技巧,接着就兴致勃勃的踏上了捕虫之旅。由于郭老师沉迷于讲解不可自拔,而海洋学院的学长学姐又头也不回的杀入了蝴蝶蜻蜓当中,甚至还开始互相“攀比”,导致了我们的战线拉了十万八千里。同时也见识了神奇的东方丽沫蝉、伪装成蜜蜂的食蚜蝇、极为相似的蜻、蜓和豆娘、弹跳能力极强的蝗虫……正好这几天在读《昆虫记》,蚂蚁、蝉、螳螂、蝗虫、萤火虫等都在其中有所提及,再比对在野外中看到的实物,在觉得其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为法布尔这样一位卓越的昆虫学家的探索精神所折服,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多么不易的事啊!
第4日便轮到了期待已久的观鸟,早就听同学说带队的赵老师是观鸟大神,果然所言不虚。赵老师一眼辨出的三宝鸟,在我们视野里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赵老师听出的暗绿绣眼鸟,在我们听来和其他鸟鸣无多大差别,这手绝技让大家惊叹佩服。赵老师观鸟已有七八年了,听音、辨形、识别飞行特点得出鸟名可谓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了。无他,唯眼熟尔。最厉害的是见识了在学校甚至在市区都没看到过的大拟啄木鸟、烟腹毛脚燕等,遗憾的是我们队没有看见寿带、紫啸鸫以及其他几队都有看见的猛禽,让我很是失望。
在自然和想象力的碰撞中,大家创作出了如《死而无憾》、《翠鸟》、《天目山进化论》、《草屋》等作品;在合作与思想的火花里,知识竞赛让同学们拥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考核后,大家还组队去了蝙蝠洞,洞内漆黑湿滑,但同学们互相帮助,都顺利地穿越了蝙蝠的“包围”,到达了出口,虽然狼狈不堪,但内心的激动是无以言喻的。
最后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天目山登顶,海院和物院的同学一马当先,把大家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但我一个人慢慢悠悠也颇有趣味,还一度反超了来自重庆的彭小雨同学,让我小小的得意了一把。到了开山老庙后稍作歇息我又再次出发,本以为怎么也能算名列前茅了吧,结果仙人顶早已是人声鼎沸。不用说,我们队的同学承包了前三名。广袤的天空、连绵的山脉、突飞的蜻蜓、变换的白云,心中不禁生起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气概,估计天目也仅观至此把。特别要感谢的,是上山途中主动帮我把水“快马加鞭”托运给我队抽筋的同学的孙永康同学,以及一路上帮我“探路”的侯小童、张鑫同学。
本以为野外实习会很难熬,但是在【山野联欢会】最后一个节目——第四队改编的《北京东路的日子》歌声响起时,才意识到这次实习即将画上一个句号了。短短九天,我从看到虫子就怕,到敢于将某些甲虫放在手中把玩;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进化成了一个半吊子的小白;队员们也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以高端黑为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友谊、阅历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和谐的。”
蝉鸣的夏季,我遇见了你。
自然生活
![]() |
![]() |
![]() |
参观天目山管理局 |
植物调研1 |
植物调研2 |
![]() |
![]() |
![]() |
郭雪艳老师讲解植物1 |
郭雪艳老师讲解植物2 |
认真记录1 |
![]() |
![]() |
![]() |
认真记录2 |
陈士超老师为大家做讲座1 |
陈士超老师为大家做讲座2 |
![]() |
![]() |
![]() |
郭光普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夜间生态调研 |
赵金富老师带领大家清晨观鸟1 |
赵金富老师带领大家清晨观鸟2 |
![]() |
![]() |
![]() |
调试望远镜 |
农家观鸟1 |
农家观鸟2 |
![]() |
![]() |
![]() |
山顶合影 |
禅源寺合影 |
住宿区合影 |
![]() |
![]() |
![]() |
GGP1 |
GGP2 |
GGP3 |